刊名 | 《当代医学论坛》(原当代医学) | ||||
作者 | 王璐伟 李彩玲 | 英文名 | 年,卷(期) | 2025年,第1期 | |
主办单位 | 华文科学出版社 | 刊号 | ISSN:3079-9260(原2717-5286) | DOI | 12421/ddyx3079-9260-20250134 |
摘要:目的: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,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。行为疗法是 一种以学习理论和心理学为基础的治疗方法,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,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。近年来, 行为疗法在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本文旨在探讨行为疗法在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 效果评估。方法:1. 认知行为疗法(CBT):CBT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行为疗法,通过帮助 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模式,减轻情绪困扰。例如,对于抑郁症患者,CBT 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思 维方式,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。2. 社交技能训练:社交技能训练旨在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提高与他人沟通、交往 的能力。这种疗法通常包括角色扮演、情境模拟等活动,让患者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社交技巧。3. 应对技能训 练:应对技能训练关注患者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。通过教授患者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,如放松训练、情绪调 节等,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乐观。结果:1. 量表评估:使用标准化的量表来评估患者的行为改善 情况,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(HAMD)、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(PANSS)等。这些量表可以量化患者的症状变化, 为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。2. 自我报告:通过患者的自我报告来了解他们的感受和体验。这包括患者对自身行 为的认识、生活中的改善等方面。自我报告可以反映患者的主观感受,有助于了解行为疗法的个体差异。3. 家 庭和社会功能评估:评估患者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情况。行为疗法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, 因此,通过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功能的评估,可以了解行为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。结论:行为疗法在精神 疾病患者护理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,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,提高社会适应能力。为了确保行为疗 法的效果,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法,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患者的改善情况。同时,行为疗法需要结合个体差异,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。
营业时间:9;00-11:30 13:30-17:00
地址:总部:香港湾仔骆克道315-321号幸运广场23楼C室;分部:香港九龍新蒲崗太子道東704號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31樓5-11室A03單位
邮箱:gjkzxtg@126.com
客服QQ:35774002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