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名 | 《当代医学论坛》(原当代医学) | ||||
作者 | 王桂珍 | 英文名 | 年,卷(期) | 2025年,第5期 | |
主办单位 | 华文科学出版社 | 刊号 | ISSN:3079-9260(原2717-5286) | DOI |
目的:深入探究多模式镇痛护理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,进一步优化术后疼痛控制 方案,全面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及康复质量,为临床骨科术后疼痛管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践依据。方法:选取 2024 年 6 月-12 月我院骨科符合严格标准的 50 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实验组,每组各 25 例。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护理模式,具体为术后根据患者疼痛需求给予阿片类镇痛药物(吗 啡 5-10mg 肌注,两次用药间隔 4-6h),同时开展基础的疼痛评估与健康宣教工作。实验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 理,具体措施如下:①术前 2h 口服塞来昔布 200mg 进行超前镇痛,从术前就开始干预疼痛反应;②术中由专 业麻醉师给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(0.2%罗哌卡因 30ml),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;③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泵 (PCA)联合口服氨酚羟考酮(每 6h 1 片)的方式进行镇痛,同时配合疼痛行为干预(如呼吸放松训练、音乐 疗法)以及个体化镇痛方案调整(依据疼痛评分动态调整药物剂量),确保镇痛效果的精准性。两组患者均接受 干预至术后 72h。结果:实验组患者在术后 24h、48h、72h 的视觉模拟评分法(VAS)评分分别为(3.12±0.85) 分、(2.05±0.63)分、(1.36±0.42)分,显著低于对照组的(4.89±1.02)分、(3.76±0.91)分、(2.87±0.75) 分,经统计学分析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F=42.67,P<0.001);实验组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.00%(2/25),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2.00%(8/25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²=4.50,P=0.034);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 (23.56±4.21)h,短于对照组的(36.89±5.78)h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t=10.23,P<0.001)。结论:多模式 镇痛护理能够显著减轻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,降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,促进患者早期开展活动, 对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,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。
营业时间:9;00-11:30 13:30-17:00
地址:总部:香港湾仔骆克道315-321号幸运广场23楼C室;分部:香港九龍新蒲崗太子道東704號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31樓5-11室A03單位
邮箱:gjkzxtg@126.com
客服QQ:35774002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