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牙龈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行探究
在线阅读 下载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
刊名 医学研究
作者 刘晓雅 秦建南 刘艳芬 赵楠楠 (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人民医院 河北邯郸 056800) 英文名 年,卷(期) 2025年,第17期
主办单位 环宇科学出版社 刊号 2661-359X DOI 10.12421/yxyj2661-359X-202517023

针对牙龈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行探究

目的:探究牙龈出血的主要病因,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牙龈出血的临床疗效,为临床精准治疗牙龈出血提供参考依据。方法:选取 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5 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 300 例牙龈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,每组各 150 例。通过临床检查、实验室检查及病史询问明确患者牙龈出血病因,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(口腔卫生指导 + 龈上洁治术),实验 组患者在明确病因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综合治疗(针对病因治疗 + 口腔卫生指导 + 龈上洁治术 + 必要时药物干预或牙周手术)。比较两组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、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指数(GBI)、菌斑指数(PLI)及患者满意度,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差异。结果:300 例牙龈 出血患者中,牙周疾病(慢性龈炎、牙周炎)是主要病因,占比 78.00%(234/300),其次为全身因素(糖尿病、血液系统疾病等)占 12.00% (36/300)、局部刺激因素(食物嵌塞、不良修复体等)占 8.00%(24/300)、药物因素(抗凝药物使用)占 2.00%(6/300)。治疗后,实验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6.00%(144/150),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.00%(114/150)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治疗前,两组患者牙 龈出血指数、菌斑指数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治疗后 4 周,实验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 [(0.52±0.18)分]、菌斑指数 [(0.65 ±0.21)分]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[(1.38±0.25)分、(1.52±0.28)分]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 98.00%(147/150), 高于对照组的 82.00%(123/150)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:牙龈出血的主要病因是牙周疾病,其次为全身因素、局部刺激因 素及药物因素;在明确病因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综合治疗,可有效改善牙龈出血症状,降低菌斑指数,提高患者满意度,具有较高的临床应 用价值。

00852-67508818

营业时间:9;00-11:30 13:30-17:00

地址:总部:香港湾仔骆克道315-321号幸运广场23楼C室;分部:香港九龍新蒲崗太子道東704號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31樓5-11室A03單位

邮箱:gjkzxtg@126.com

客服QQ:3577400288

Copyright 2015-2035 华文科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京ICP备202300901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