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名 | 《预防医学研究》 | ||||
作者 | 祁裕敏 史煜华 黄 伟 杭州医学院 | 英文名 | 年,卷(期) | 2025年,第4期 | |
主办单位 | 环宇科学出版社主办;华文科学出版社主管 | 刊号 | 2705-0459 | DOI | 10.12421/2705-0440-8665-22 |
目的: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浙贝母治疗急性肺损伤(acute lung injury,ALI)的作用机制。方法:基于课题组前期对 浙贝母(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.)的研究基础,结合 TCMSP 平台获得浙贝母的活性成分;借助 GeneCards 识别与疾病相关的靶点;绘制韦恩图获取 共同靶点;利用 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互相作用网络;采用 Cytoscape 绘制活性成分-靶点-疾病网络图。应用 DAVID 数据库进行 GO 与 KEGG 富集分析。 使用 AutoDock 和 PyMOL 软件对核心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对接,验证浙贝母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能力。结果:经由综合数据库分析, 结果表明从浙贝母中筛选出贝母素甲、贝母素乙、浙贝宁苷、西贝素苷和贝母辛等 14 个关键活性成分;核心靶点主要涉及丝氨酸/苏氨酸蛋白激酶 1(Akt Serine/Threonine Kinase 1,AKT1)、白细胞介素-6(Interleukin-6,IL-6)、肿瘤蛋白 53(Tumor protein 53,TP53)、B 淋巴细胞瘤-2 基因(B-cell lymphoma-2,BCL2)和瘤坏死因子(Tumor Necrosis Factor,TNF)等,与 ALI 共同靶点 71 个;GO 分析显示,浙贝母的活性成分主要参与基因表达调 控、DNA 复制和修复、炎症反应、细胞对干扰的应答等生物过程。KEGG 分析揭示了基因表达调控(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Pathway,GER)、蛋白 质糖基化(Protein Glycosylation Pathway,PGP),磷脂酰肌醇(Phosphoinositide Signaling Pathway,PSP)等关键信号在内的调控机制。分子对接结 果显示,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表现出较高的结合亲和力,预测的结合位点与其互相作用的工作模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。结论:浙贝母的多种活性成分可 能通过 AKT1、IL-6 等关键靶点,激活 GER、PGP 和 PSP 等核心信号通路,参与脏器肺的适度 2 增值与凋亡,促进抗炎及细胞新生、免疫调节,从而发挥 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。 【关键词】浙贝母;急性肺损伤;网络药理学;分子对接
营业时间:9;00-11:30 13:30-17:00
地址:总部:香港湾仔骆克道315-321号幸运广场23楼C室;分部:香港九龍新蒲崗太子道東704號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31樓5-11室A03單位
邮箱:gjkzxtg@126.com
客服QQ:35774002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