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3 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
在线阅读 下载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
刊名 《预防医学研究》
作者 张 伟 南昌大学附属感染病医院 330000 英文名 年,卷(期) 2024年,第10期
主办单位 环宇科学出版社主办;华文科学出版社主管 刊号 2705-0459 DOI 10.12421/2705-0440-8658-12

133 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

目的:了解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情况,对其发生院内感染致病菌的分布、耐药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。方法:收集我 院 2022 年 1-12 月 133 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院内感染患者,对患者出现感染的部位、致病菌的种类及炎症指标(血白细胞、C 反应蛋白、降钙素原) 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。结果:感染部位在腹腔为 33.1%(44/133),肺部感染为 16.5%(22/133),肠道感染 10.5%(14/33),败血症 6.7%(9/133), 导管相关感染 5.3%(7/133),上呼吸道及尿路感染各占 2.3%(3/133),胆道及胸腔感染各占 1.5%(2/133);真菌感染 20.3%(27/133)(包括口腔、 肺部、肠道及腹腔),细菌合并真菌感染占 8.3%(11/133)。133 例患者中有 58.6%(78/133)培养出致病菌,共培养出 26 种致病菌(真菌 4 种,细 菌 22 种)。真菌感染 37.2%(29/78),有白假丝酵母菌 82.7%(24/29),光滑假丝酵母菌 10.3%(3/29),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克柔假丝酵母菌各占 3.5% (1/29)。细菌感染 62.8%(49/78):其中 G+菌 55.1%(27/49),鹑鸡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各占 14.8%(4/27)(MASE 3 例),猪链球菌及微球菌 各占 11.1%(3/27)(里拉微球菌 2 例,藤黄微球菌 1 例),溶血葡萄球菌、血链球菌、腐生葡萄球菌及棒状杆菌各占 7.4%(2/27),头状葡萄球菌、 表皮葡萄球菌、木糖葡萄球菌、产色葡萄球菌及耳葡萄球菌 3.7%(1/27);G-菌 44.9%(22/49),大肠埃希菌 40.9%(9/22)(大肠产 ESBLS8 例),肺 炎克雷伯杆菌 27.3%(6/22),粪产碱杆菌、蜡样芽孢杆菌、枯草芽孢杆菌、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占 4.5%(1/22),丙型伤寒沙门菌 9%(2/22)。 腹腔感染 G+菌占 45.5%(20/44),G-菌占 52.3%(23/44),真菌占 2.2%(1/44),肺部感染 G+ 菌占 22.7%(5/22),G-菌占 45.5%(10/22),真菌占 31.8%(7/22);患者感染发生时,炎症指标血白细胞(>1.5×109/l)、C 反应蛋白(>20mg/l)、降钙素原(>2.0ng/l)明显升高占 81.2%(108/133)。 结论:(1)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比例明显升高,腹腔感染、肺部感染为院内主要感染,合并真菌感染多;(2)血白细胞、C 反应蛋白、降钙素原为感染 发生时敏感指标。 【关键词】肝衰竭;院内感染;病原学特征;危险因素

00852-67508818

营业时间:9;00-11:30 13:30-17:00

地址:总部:香港湾仔骆克道315-321号幸运广场23楼C室;分部:香港九龍新蒲崗太子道東704號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31樓5-11室A03單位

邮箱:gjkzxtg@126.com

客服QQ:3577400288

Copyright 2015-2035 华文科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京ICP备202300901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