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乐记》与《声无哀乐论》的比较分析研究
在线阅读 下载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
刊名 《教育教学研究》
作者 李东阳 (哈尔滨音乐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) 英文名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年,卷(期) 2025年,第7期
主办单位 环宇科学出版社 刊号 ISSN:2737-4130:EISSN:2705-1277 DOI 10.12361/2705-1277-07-07-160327

《乐记》与《声无哀乐论》的比较分析研究

《乐记》与《声无哀乐论》作为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分别代表了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。对二者进行深入比较,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规律,洞察音乐的本质、社会功能以及音乐与知觉者的关系。两书对音乐本质的阐述截然不同。《乐记》虽未完全区分“声”“音”“艺术”,但“音由心生”的观点肯定了音乐对人精神的净化和教化作用,为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。它认为音乐具有深刻的艺术性,能反映国家的盛衰,且与社会伦理相通,不同音乐对人的影响各异。《声无哀乐论》将音乐与情感分离,否定音乐的社会性,重视音乐形式而忽略内容,确立了音乐的本体论。嵇康认为音乐的美在于“和”,“音声有自然之和,而无系于人情”“声音以平和为体”强调了音声的自然特征。《乐记》和《声无哀乐论》从不同角度对音乐进行了深入探讨,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《乐记》的儒家音乐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,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;《声无哀乐论》的道家音乐思想则为音乐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,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丰富内涵,本文将从《声无哀乐论》与《礼记》创作的时代背景,思想内核,历史影响出发,深刻剖析研究两者的异同性,做出具有哲学思辨的理论分析研究。

00852-67508818

营业时间:9;00-11:30 13:30-17:00

地址:总部:香港湾仔骆克道315-321号幸运广场23楼C室;分部:香港九龍新蒲崗太子道東704號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31樓5-11室A03單位

邮箱:gjkzxtg@126.com

客服QQ:3577400288

Copyright 2015-2035 华文科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京ICP备2023009018号-3